“揭榜挂帅”引智入企
“跨界”大学生为“老”产业注入新灵感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
来源:中国青年报
(2025年01月04日 02版)
暑假期间,大二女生潘玉花几乎一直泡在实验室里,她有时候发愁晶体太小,有时候纳闷儿为什么同样的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却不一样。
她研究的对象是磷酸,确切地说,是磷酸中的杂质。和她一样铆足劲儿跟磷酸杂质“作对”的,共有来自9个省份、12所高校的16支团队。
这道让他们冥思苦想的题目来自贵州磷化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贵州磷化集团”),此次征集的是湿法磷酸除杂的新方案。
2024年3月,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竞赛2024年度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征集赛题,团贵州省委特别邀请贵州磷化集团出题。此前不久,贵州省委、省政府提出“富矿精开”,要求精确探矿、精准配矿、精细开矿、精深用矿。贵州的矿产资源富集,锰、磷、铝等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。其中,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,位于贵州中部的福泉市更有“亚洲磷都”之称。
贵州磷化集团供应全国1/4的磷酸,其下游产业包括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、化肥、磷精细化工品等。
随着下游产业发展,他们需要获得更高纯度的磷酸。作为该公司科技管理部创新研发主管,彭宝林关注的是,“磷化集团的净化工艺已经20多年了,我们需要储备一些新的、成本更低的技术,因此要借助大学、科研院所的力量。”
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一群行业外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灵感。
“跨界”的灵感
这次比赛,出题人决心“另辟蹊径”。
磷酸净化工艺常用的是溶剂萃取法,但彭宝林表示:“用萃取法净化磷酸,无论是技术,还是成本、能耗,我们已经做到极致了。”
作为出题人之一,彭宝林特别提出,要用“非萃取法”来净化磷酸。这意味着参赛选手要从没有路的地方“蹚出一条路”。
甄晓彤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二学生,她就读于环境工程专业。2024年夏天,甄晓彤偶然听其他课题组的同学聊到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。浏览了50多个赛题后,她觉得“磷酸净化”赛题跟自己的研究方向很契合。
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大研究任务就是处理工业废弃物,甄晓彤所在的课题组对“盐酸净化”做了很多工作——将工业废酸除去杂质、提高盐酸的纯度,再将盐酸回收利用。
该课题组曾使用“扩散渗析膜分离技术”来净化盐酸、硫酸,技术已经比较成熟。甄晓彤考虑,这项技术或许也可以用于磷酸净化。
渗析膜的性能通常用“选择性”和“通量”来衡量,一般来说,选择性较高的膜,其通量不那么高。甄晓彤和队友在膜上添加了一些新物质,使其通量大幅提高,这意味着磷酸“跑”得更顺畅,杂质则留在膜的另一侧。
贵州磷化集团要求将肥料级磷酸的MER值(磷酸纯度的一项衡量指标,数值越小,纯度越高——记者注)降到3%以内,甄晓彤团队可以将MER值降到0.15%。重复20多组实验,都能稳定地达到这个效果。
获得本次“擂主奖”的是另一支“跨界”团队。
收到赛题时,王占昊在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读研究生一年级,导师让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学尝试“揭榜”。
他们选用的净化材料是树脂,常规思路是利用树脂吸附杂质,但很快遇到了问题。王占昊说:“树脂的选择性比较单一,一种树脂只对一种杂质有效,除杂的药剂又非常贵。”
实验进行了两周后,他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:用树脂来吸附磷酸,再将磷酸从树脂上洗脱下来。
这个逆向思维连彭宝林也忍不住赞叹。
筛选出合适的树脂成为关键。王占昊和队友用大量的离子液体改变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,使之能够吸附磷酸。王占昊记得,大约尝试了10几种离子液体。“萃取法用的是有机溶剂,很贵。离子液体则是一种新型、绿色环保的介质,价格也便宜。”
他们从2024年5月中旬正式开始实验,一直到6月中旬才筛选出合适的树脂。
用离子液体制备树脂的时间长、能耗高。为了提高反应效率,他们又想到,使用超声波探头促进有机化学反应,成功将反应时间从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两三个小时,并降低了反应温度。
作为研究团队的新人,王占昊独立撰写了2.5万字的项目报告,还写了一篇论文、一项专利的申请书。这些经历让他脱胎换骨:“一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研一学生,现在我会做PPT、写论文、写专利申请书。”
本科生团队闯进决赛
令评委惊讶的是,入围决赛的队伍中有一支完全由本科生组成的团队。
在评审现场,这支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团队让彭宝林印象深刻。和其他参赛选手相比,这支团队的两名选手看起来有点儿怯场,却流利地答出了评委提出的所有问题,并清晰解释了实验的各种细节。
彭宝林说:“数据很翔实,实验指标数据、筛选介质、药剂、试错时的想法都讲得很清楚。”
2024年4月看到比赛通知时,当时读大二的潘玉花正在该校教师周骏宏的实验室做实验,她对“磷酸净化”这道题目很感兴趣——跟她的实验方向比较相似。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有“亚洲磷都”之称的福泉市也位于黔南州,该校化工学院承担了周边磷化企业的一些横向课题。
选出赛题后,潘玉花邀请对此感兴趣的同学组队,大家一边查资料,一边做实验,一边推翻各种方案。
一次次实验后,潘玉花逐渐明确了思路:先将磷酸与尿素反应生成磷酸脲,再将磷酸脲与草酸反应重新生成磷酸,由此提高纯度。
但如何控制磷酸脲晶体的大小?晶体越大,杂质越少,纯度越高,每次实验得到的晶体大小都不同,这令她颇为困惑。在周骏宏的指导下,潘玉花耗费一个月时间,终于探索出降温先慢后快的方法。
实验过程中,她“经常遇到知识的空白区域”,为此查了许多论文。为了做好实验,周骏宏还带领这支团队去附近的磷化企业调研,了解实际生产的情况。
考虑到这项研究要应用于工业生产,潘玉花希望实验原料便宜、实验过程中尽量没有废液产生。令她喜出望外的是,这种方法产生的废液可以用作肥料,她正在探索副产物草酸脲的用途。准备比赛期间,周骏宏还指导学生申请了专利,潘玉花是第一发明人。
2024年11月,终审评审会在浙江杭州举办,潘玉花团队获得了特等奖,他们是为数不多的本科生。
从实验室到企业仍有距离
甄晓彤觉得,这项比赛很好地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,“我原来比较腼腆、内向”;准备比赛的过程中,团队遇到很多困难,“这也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”。她打算未来继续研究磷酸的净化工艺。
王占昊说,这次参赛让团队成员了解了磷化行业,“我们团队有好几个同学都很想到磷化集团工作”。
贵州磷化集团办公室主任田茂芳曾担任该集团团委书记,全程参与了这次“揭榜挂帅”征集工作。田茂芳记得,获奖团队中有的学生参加了贵州磷化集团的校园招聘,并通过了笔试、面试。他说,在面试中,人力资源部门会重点关注这些学生,“我们公司欢迎这样有研究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来应聘”。
贵州磷化集团出的赛题包含3个方向:肥料级磷酸的净化,萃余磷酸的净化,将净化后磷酸的纯度做到“电子级”。选手可以任选一个方向作答。
磷酸按照纯度可分为“工业级”“食品级”“电子级”等,纯度依次升高,价格也随之升高。彭宝林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该公司的湿法净化磷酸年产量200多万吨,分为工业级磷酸和食品级磷酸。前者多用于生产化肥,后者纯度较高,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、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、芯片加工等。未来,芯片精度提高,对磷酸纯度的要求也会更高。
彭宝林坦言,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说,同学们提出的方案还不够成熟,但作为评委,他更看重技术的创新性。未来,要将研究应用于实际生产,还要考虑成本、技术可行性、与现有生产设备的衔接等因素。目前已有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来该公司对接下一步实验。
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杨云表示,2024年,团贵州省委联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,动员全省广大团员和青年投身“富矿精开”,实施贵州共青团投身“富矿精开”五大行动。为此,团贵州省委特别邀请贵州磷化集团参与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竞赛2024年度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,聚全国高校之智,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。
杨云说:“我们将发挥好‘揭榜挂帅’破解技术难题的机制,同步开展省级赛事,发布更多选题,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‘关键变量’转化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‘最大增量’。”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来源:中国青年报
2025年01月04日 02版
暑假期间,大二女生潘玉花几乎一直泡在实验室里,她有时候发愁晶体太小,有时候纳闷儿为什么同样的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却不一样。
她研究的对象是磷酸,确切地说,是磷酸中的杂质。和她一样铆足劲儿跟磷酸杂质“作对”的,共有来自9个省份、12所高校的16支团队。
这道让他们冥思苦想的题目来自贵州磷化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贵州磷化集团”),此次征集的是湿法磷酸除杂的新方案。
2024年3月,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竞赛2024年度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征集赛题,团贵州省委特别邀请贵州磷化集团出题。此前不久,贵州省委、省政府提出“富矿精开”,要求精确探矿、精准配矿、精细开矿、精深用矿。贵州的矿产资源富集,锰、磷、铝等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。其中,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,位于贵州中部的福泉市更有“亚洲磷都”之称。
贵州磷化集团供应全国1/4的磷酸,其下游产业包括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、化肥、磷精细化工品等。
随着下游产业发展,他们需要获得更高纯度的磷酸。作为该公司科技管理部创新研发主管,彭宝林关注的是,“磷化集团的净化工艺已经20多年了,我们需要储备一些新的、成本更低的技术,因此要借助大学、科研院所的力量。”
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一群行业外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灵感。
“跨界”的灵感
这次比赛,出题人决心“另辟蹊径”。
磷酸净化工艺常用的是溶剂萃取法,但彭宝林表示:“用萃取法净化磷酸,无论是技术,还是成本、能耗,我们已经做到极致了。”
作为出题人之一,彭宝林特别提出,要用“非萃取法”来净化磷酸。这意味着参赛选手要从没有路的地方“蹚出一条路”。
甄晓彤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二学生,她就读于环境工程专业。2024年夏天,甄晓彤偶然听其他课题组的同学聊到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。浏览了50多个赛题后,她觉得“磷酸净化”赛题跟自己的研究方向很契合。
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大研究任务就是处理工业废弃物,甄晓彤所在的课题组对“盐酸净化”做了很多工作——将工业废酸除去杂质、提高盐酸的纯度,再将盐酸回收利用。
该课题组曾使用“扩散渗析膜分离技术”来净化盐酸、硫酸,技术已经比较成熟。甄晓彤考虑,这项技术或许也可以用于磷酸净化。
渗析膜的性能通常用“选择性”和“通量”来衡量,一般来说,选择性较高的膜,其通量不那么高。甄晓彤和队友在膜上添加了一些新物质,使其通量大幅提高,这意味着磷酸“跑”得更顺畅,杂质则留在膜的另一侧。
贵州磷化集团要求将肥料级磷酸的MER值(磷酸纯度的一项衡量指标,数值越小,纯度越高——记者注)降到3%以内,甄晓彤团队可以将MER值降到0.15%。重复20多组实验,都能稳定地达到这个效果。
获得本次“擂主奖”的是另一支“跨界”团队。
收到赛题时,王占昊在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读研究生一年级,导师让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学尝试“揭榜”。
他们选用的净化材料是树脂,常规思路是利用树脂吸附杂质,但很快遇到了问题。王占昊说:“树脂的选择性比较单一,一种树脂只对一种杂质有效,除杂的药剂又非常贵。”
实验进行了两周后,他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:用树脂来吸附磷酸,再将磷酸从树脂上洗脱下来。
这个逆向思维连彭宝林也忍不住赞叹。
筛选出合适的树脂成为关键。王占昊和队友用大量的离子液体改变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,使之能够吸附磷酸。王占昊记得,大约尝试了10几种离子液体。“萃取法用的是有机溶剂,很贵。离子液体则是一种新型、绿色环保的介质,价格也便宜。”
他们从2024年5月中旬正式开始实验,一直到6月中旬才筛选出合适的树脂。
用离子液体制备树脂的时间长、能耗高。为了提高反应效率,他们又想到,使用超声波探头促进有机化学反应,成功将反应时间从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两三个小时,并降低了反应温度。
作为研究团队的新人,王占昊独立撰写了2.5万字的项目报告,还写了一篇论文、一项专利的申请书。这些经历让他脱胎换骨:“一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研一学生,现在我会做PPT、写论文、写专利申请书。”
本科生团队闯进决赛
令评委惊讶的是,入围决赛的队伍中有一支完全由本科生组成的团队。
在评审现场,这支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团队让彭宝林印象深刻。和其他参赛选手相比,这支团队的两名选手看起来有点儿怯场,却流利地答出了评委提出的所有问题,并清晰解释了实验的各种细节。
彭宝林说:“数据很翔实,实验指标数据、筛选介质、药剂、试错时的想法都讲得很清楚。”
2024年4月看到比赛通知时,当时读大二的潘玉花正在该校教师周骏宏的实验室做实验,她对“磷酸净化”这道题目很感兴趣——跟她的实验方向比较相似。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有“亚洲磷都”之称的福泉市也位于黔南州,该校化工学院承担了周边磷化企业的一些横向课题。
选出赛题后,潘玉花邀请对此感兴趣的同学组队,大家一边查资料,一边做实验,一边推翻各种方案。
一次次实验后,潘玉花逐渐明确了思路:先将磷酸与尿素反应生成磷酸脲,再将磷酸脲与草酸反应重新生成磷酸,由此提高纯度。
但如何控制磷酸脲晶体的大小?晶体越大,杂质越少,纯度越高,每次实验得到的晶体大小都不同,这令她颇为困惑。在周骏宏的指导下,潘玉花耗费一个月时间,终于探索出降温先慢后快的方法。
实验过程中,她“经常遇到知识的空白区域”,为此查了许多论文。为了做好实验,周骏宏还带领这支团队去附近的磷化企业调研,了解实际生产的情况。
考虑到这项研究要应用于工业生产,潘玉花希望实验原料便宜、实验过程中尽量没有废液产生。令她喜出望外的是,这种方法产生的废液可以用作肥料,她正在探索副产物草酸脲的用途。准备比赛期间,周骏宏还指导学生申请了专利,潘玉花是第一发明人。
2024年11月,终审评审会在浙江杭州举办,潘玉花团队获得了特等奖,他们是为数不多的本科生。
从实验室到企业仍有距离
甄晓彤觉得,这项比赛很好地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,“我原来比较腼腆、内向”;准备比赛的过程中,团队遇到很多困难,“这也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”。她打算未来继续研究磷酸的净化工艺。
王占昊说,这次参赛让团队成员了解了磷化行业,“我们团队有好几个同学都很想到磷化集团工作”。
贵州磷化集团办公室主任田茂芳曾担任该集团团委书记,全程参与了这次“揭榜挂帅”征集工作。田茂芳记得,获奖团队中有的学生参加了贵州磷化集团的校园招聘,并通过了笔试、面试。他说,在面试中,人力资源部门会重点关注这些学生,“我们公司欢迎这样有研究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来应聘”。
贵州磷化集团出的赛题包含3个方向:肥料级磷酸的净化,萃余磷酸的净化,将净化后磷酸的纯度做到“电子级”。选手可以任选一个方向作答。
磷酸按照纯度可分为“工业级”“食品级”“电子级”等,纯度依次升高,价格也随之升高。彭宝林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该公司的湿法净化磷酸年产量200多万吨,分为工业级磷酸和食品级磷酸。前者多用于生产化肥,后者纯度较高,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、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、芯片加工等。未来,芯片精度提高,对磷酸纯度的要求也会更高。
彭宝林坦言,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说,同学们提出的方案还不够成熟,但作为评委,他更看重技术的创新性。未来,要将研究应用于实际生产,还要考虑成本、技术可行性、与现有生产设备的衔接等因素。目前已有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来该公司对接下一步实验。
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杨云表示,2024年,团贵州省委联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,动员全省广大团员和青年投身“富矿精开”,实施贵州共青团投身“富矿精开”五大行动。为此,团贵州省委特别邀请贵州磷化集团参与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竞赛2024年度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,聚全国高校之智,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。
杨云说:“我们将发挥好‘揭榜挂帅’破解技术难题的机制,同步开展省级赛事,发布更多选题,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‘关键变量’转化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‘最大增量’。”